栓劑半顆該怎麼切?

肛門栓劑醫師開一次半顆,該橫切還是縱切?

考量到小朋友的吞嚥能力,我們在給予藥物時除了有磨粉藥物、水劑等選擇,另一種常見的劑型是肛門栓劑。一般常見做成肛門栓劑劑型的成分有兩種:

1、Diclofenac
▶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成分,具有退燒、消炎、止痛作用
▶ 非炎栓劑(12.5 mg/pill)
2、Bisacodyl

▶ 局部作用瀉劑,能夠將水分與電解質滯留在結腸中,並刺激結腸蠕動,促進排便
▶ 無秘栓劑(10 mg/pill)

有時候針對體重較輕或是年紀較小的嬰幼兒一次給予一顆劑量太高,此時醫師可能會開立一次使用半顆栓劑。彈頭狀的栓劑橫切好像劑量不平均,縱切又好難切,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?

肛門栓劑醫師開一次半顆,該橫切還是縱切?

先來看看國外研究中針對半顆栓劑的給法

2010年一篇針對口服或栓劑途徑給予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對兒童退燒效果的研究<1>,在研究方法中針對半顆栓劑的切法敘述如下:When half of the suppository was needed, it would be cut in half longitudinally using a heated razor blade. 也就是說,研究中的半顆栓劑是用縱切。但文章中也提到,若劑量不是剛好半顆,則會選擇橫切的方式,並秤重來確保劑量正確。

美國衛生系統藥師協會(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-System Pharmacists)在他們針對栓劑使用的衛教單張<2>中也有以下文字:If you were told to use half of the suppository, cut it lengthwise with a clean, single-edge razor blade. 建議半顆栓劑應該要縱切

實際生活中該怎麼給?

上面舉例的兩種常見栓劑都是以Witepsol做為機劑,Witepsol是一種油溶性的機劑,當溫度較高時便會融化將藥物成分釋放出來。如果有切過栓劑的家長們應該會有深刻的體會,當你把手扶著栓劑想要切的時候,因為接觸到手的溫度栓劑便開始融化,原本橢圓形就已經很不好切,又變得更加困難。

「理想」的情況下來說,縱切的劑量會比橫切來的準確,因為栓劑的劑型設計會將前端設計成尖頭狀,以方便塞入肛門中,若橫切很難抓剛好一半的劑量。但「現實」狀況下要執行縱切是非常困難的,而且縱切後的栓劑很容易有其中一半碎裂無法使用。

綜合考量下以藥師的角度建議,若只需使用半顆栓劑,可以選擇橫切的方式會比較容易操作,橫切後使用前半段有尖頭的部分給藥,後半段沒有尖頭的部分就丟掉別用了吧!小朋友的栓劑多是發燒或便祕需要時才會派上用場,並不是常規使用,如果擔心橫切丟掉一半藥量不夠,建議可以在看診時請醫師多開幾顆備用。另外,上述兩種栓劑都是保存在室溫(25°C)的環境即可,但台灣的夏天溫度較高,若使用前發現有軟化的現象不好給藥,可以先放到冰箱冷藏一下,讓栓劑凝固後會比較容易操作!使用前記得先洗手並將栓劑外的塑膠片撕開,取出栓劑,用食指按住栓劑底部尖端朝肛門慢慢插入(嬰兒約0.5-1個指節深,成人1個指節深),塞完後保持躺著的姿勢約5分鐘,以避免栓劑掉落出來。

結論,不論縱切或橫切其實都是可行的,雖然縱切劑量上一般會較為準確,但實際操作上還是以橫切比較容易,藥廠的仿單上目前沒有看到一定要用哪種切法的說法,若從給藥便利性的角度出發,個人認為橫切是個比較好的選項。


Ref.

  1. Karbasi, Sedigha Akhavan, Moneyreh Modares-Mosadegh, and Motahhareh Golestan. “Comparison of antipyretic effectiveness of equal doses of rectal and oral acetaminophen in children.” Jornal de Pediatria 86 (2010): 228-232.
  2. How to Use Rectal Suppositories Properly – CARD-USF

在〈肛門栓劑醫師開一次半顆,該橫切還是縱切?〉中有 3 則留言

  1. 自動引用通知: 不用胃鏡報告也能健保給付PPI了?! – 少年維特藥學部落格

  2. 自動引用通知: 防曬產品解析與曬傷預防 – 少年維特藥學部落格

  3. 自動引用通知: 如何正確量測兒童體溫?耳溫、額溫有什麼不同? 少年維特藥學部落格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