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依據基因序列分成A、B、C、D四種類別(Enterovirus A、B、C、D)。其中,A型腸病毒中的71型(Enterovirus Type 71)最容易引起神系統併發症,如:腦膜炎、輕微腦炎、肢體麻痺等。
文章目錄
腸病毒適合在溫、熱環境下繁殖,台灣為亞熱帶國家,全年都有可能發生腸病毒感染。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,腸病毒疫情約從3月下旬開始逐漸升溫,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,逐漸緩慢下降,並在9月開學季再出現一波流行,接著逐漸降溫直到隔年春天又再次復燃。
腸病毒感染的族群以0至3歲兒童為最大宗,而5歲以下兒童為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。感染腸病度後僅會對該次感染的基因型產生免疫,因此若接觸到不同基因型的腸病毒,仍有可能會再次感染。
腸病毒感染途徑、症狀與併發症
腸病毒主要透過腸胃道(糞口、食物汙染)或呼吸道(飛沫)傳染,潛伏期約2-10天,發病前數天即具有傳染力,通常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。
新生兒腸病毒感染症狀
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常見症狀包括:發燒、躁動不安、餵食不佳、嗜睡,並可能出現其他症狀,如:發紺、膚色蒼白、肌張力低下或過高、腸胃症狀、黃疸、出血點、抽搐。若感染侵犯重要器官則可能出現腸病毒併發重症,可能導致敗血症、肝炎合併凝血功能異常、心肌炎及心包膜炎、腦炎、肺炎合併呼吸衰竭等。
多數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後皆能完全復原,發燒約在3至5天逐漸緩解,其他症狀則約在4至7天左右改善。
腸病毒A71型感染症狀
感染腸病毒A71型的患者除了容易有發燒症狀外,有80-90%患者會出現手足口病(hand-food-and-mouth disease),表現包含:疱疹性咽峽炎(herpangina)、口腔潰瘍、手部、足部、臀部出現紅色丘疹或水泡。
相較其他腸病毒類型,病毒A71型感染較容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。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,則可能出現「持續昏睡」、「持續嘔吐」、「肌躍型抽搐」等症狀。併發重症均於發病後7天內出現,若感染後出現以下症狀,應盡速就醫治療。
- 神經系統症狀:持續昏睡、持續嘔吐、頻繁肌躍型抽搐、意識異常、痙攣、眼球動作異常、顱神經功能異常、肢體麻痺、運動失調
- 交感神經症狀:臉色蒼白、冒冷汗、血壓過高、不明心跳過快、肢體顫抖、高血糖
- 心肺系統症狀:不明呼吸急促、心律不整、脈搏微弱、皮膚發紺
何謂肌躍型抽搐?
肌躍型抽搐為肢體突發式快速屈伸而有點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,大多持續數秒,於淺睡時發作特別頻繁。這種動作於正常兒童時偶而可見。若發作次數太頻繁、持續太久,或於白天清醒時也出現則為異常。
腸病毒A71型疫苗廠牌與接種對象
腸病毒A71型為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的腸病毒病毒株,國內於2002年著手研發疫苗,並於2023年上市。目前國內核准的腸病毒71型疫苗一共有兩個廠牌,分別是「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(Envacgen)」及「國光/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(EnVAX-A71)」,兩者比較可見下表整理。
廠牌 | 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 | 國光/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 |
---|---|---|
疫苗類型 | 去活化疫苗 | |
接種對象 | 2個⽉以上⾄未滿6歲之嬰幼兒 | |
接種次數 | 2歲以下: 2+1劑*;2歲以上: 2劑 | 2劑 |
接種間格 | 56天 | 28天 |
保護力 | 第三期臨床試驗: 96.8% | 第三期臨床試驗: 待解盲 |
血清抗體 | 第二劑後28天: 99% | 第二劑後28天: 98% |
懷孕、哺乳 | 不適用 | |
副作用 | 食慾減退、嗜睡、腹瀉、噁心嘔吐、注射部位疼痛、發熱、注射部位紅腫、皮疹、煩躁不安 | 疼痛、局部紅腫、發燒、噁心嘔吐、腹瀉、食慾降低、疲勞 |
禁忌 | 接種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、已知對疫苗成分過敏、對微量甲醛**曾發生嚴重過敏者 | |
價格 | 4300 | 4000 |
自費 / 公費 | 自費 | 自費 |
臨床試驗 | 臨床試驗 | 臨床試驗 |
*接種第一劑時未滿2歲之嬰幼兒,建議於第一劑後一年再接種1劑追加劑 **疫苗製作過程使用甲醛進行病毒去活化 |
腸病毒A71型疫苗作用機轉
目前核准的兩款疫苗皆為去活化疫苗,以去活化的病毒蛋白質作為抗原,並以磷酸鋁或氫氧化鋁作為佐劑,刺激中和抗體反應,使體內產生主動免疫來對抗病毒感染。
兩種疫苗是否可以混打?
目前尚無兩種疫苗交替使用的資料,建議完成同一種疫苗的接種療程,避免混合使用。
如何預防腸病毒感染?
腸病毒的傳染力強,但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、勤洗手、保持室內通風並定期使用稀釋後漂白水進行室內消毒,可以降低感染風險。
日常生活中,維持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以及充足睡眠,亦能夠增強身體免疫力,提升對病毒的抵抗能力。
針對容易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嬰幼兒,則建議接種腸病毒疫苗,以提供額外的保護力。
酒精消毒可以殺死腸病毒嗎?
酒精的殺菌原理是透過酒精將病毒或細菌的蛋白質凝固,能有效對抗具有外套膜的病毒類型(如:新冠病毒、流感病毒、麻疹病毒以及疱疹病毒),但針對無外套膜的病毒(如:腸病毒、腺病毒、諾羅病毒、鼻病毒、A型肝炎病毒),酒精的殺菌效果就相對有限。因此,要預防腸病毒感染,最佳方法仍是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。
在進行環境消毒時,可以使用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:含氯漂白水),若擔心消毒水殘留,建議消毒超過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。
雖然腸病毒可以在室溫下存活數天,但在50℃或更高溫度下很快就會失去活性。因此,清洗衣物、床單等物品時使用熱水浸泡,可以有效殺死病毒。此外,保持環境乾燥和使用紫外線消毒也是降低病毒活性、減少感染風險的有效方法。
嬰幼兒的奶瓶、奶嘴、餵食杯等用品,若符合耐熱條件,可以使用煮沸法消毒。將清潔乾淨的用品浸泡入水中,蓋上鍋蓋加熱至水沸騰至少10分鐘,需要時再將用品取出。
如何調製消毒用漂白水?
預防腸病毒感染,建議使用500ppm漂白水進行日常環境消毒,接觸過感染者分泌物、嘔吐物或排泄物的環境,則建議使用1000ppm的漂白水消毒。
- 500ppm漂白水 = 100cc漂白水 + 10公升清水
- 1000ppm漂白水 = 200cc漂白水 + 10公升清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