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水員應該都有共同的經驗,平時日常生活沒有頻尿的問題,下水後卻容易頻繁出現尿意。這其實與人體在水中的自然生理反應有關,醫學上稱作為「浸泡利尿現象(Immersion Diuresis)」。
文章目錄
浸泡利尿現象的原理
浸泡利尿現象是當人體浸泡在水中,尤其是冷水中時,血管遇冷收縮所引起的一種生理反應。
浸泡在水中的壓力和低溫會導致皮膚和四肢表層組織的微血管收縮,血液因此集中流向心臟、肺部和其他主要內臟器官,使這些部位的血流量增加。
這種血液重新分布會讓身體誤以為血液容量過多,於是開始抑制抗利尿激素(ADH)分泌。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減少腎臟產生尿液的速度,當這個機制受到抑制,腎臟便會快速製造尿液,以降低血液容量,進一步導致潛水者在水下容易頻繁感受到尿意。
為什麼冷水更容易引發尿意?
冷水對於浸泡利尿現象的影響更為顯著,當人體暴露於冷水中時,低溫誘發血管收縮作用更加劇烈,促使更多的血液流向核心內臟。
如果在下水前喝咖啡或可樂等含咖啡因飲料,會使得下水後的尿感更加明顯。因為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,會進一步干擾抗利尿激素的分泌,導致出現更頻繁的尿意。
潛水員離開水後會有什麼變化?
當潛水員結束潛水後,隨著身體逐漸適應地面環境,血液分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。然而,此時膀胱內可能已積累了大量尿液,導致潛水後的短時間內,仍需要頻繁上廁所。
由於在水中血液重新分布會短暫降低外圍組織的水分,身體會從肌肉和其他組織中提取液體來補充失去的水分。因此,潛水者應適當補充水分,以維持正常的體液平衡。
潛水員需要注意的健康問題
雖然浸泡利尿現象是正常的生理反應,但頻繁的尿意可能為潛水者帶來一些不便,甚至衍伸潛在健康問題,例如:
- 膀胱負擔增加:若長時間憋尿,可能引發膀胱過度膨脹或導致泌尿道感染。
- 體液流失:潛水後若未能及時補充水分,可能導致輕度脫水。
如何減少潛水期間想排尿的不便?
- 適量補充水分:潛水前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,避免脫水,但也不宜過度飲水。
- 避免咖啡因:潛水前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,以減少尿意產生。
- 適應水溫:選擇適合的潛水服,減少冷水刺激對血管的影響。
- 規劃潛水時間:在潛水行程中,合理安排休息時間,方便潛水者解決生理需求。
參考資料
- Divers Alert Network. “Immersion Diuresis.” Accessed January 20, 2025. https://dan.org/health-medicine/health-resources/diseases-conditions/immersion-diuresis/.